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的成语故事

拼音fán shì yù zé lì,bù yù zé fèi
基本解释预:预先,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;立:成就;废:败坏。不论做什么事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
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| 成语 | 历史出处 |
|---|---|
| 浑然一体 | 《二程遗书》第二卷上:“学者须先识仁。仁者,浑然与物同体。义、礼、知、信皆仁也。” |
| 早出晚归 | 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女朝出而晚来,则吾倚门而望。” |
| 隔靴搔痒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》:“曰:‘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?’师曰:‘隔靴搔痒。’” |
| 无妄之灾 | 《周易 无妄》:“六三,无妄之灾。或系之牛,行人之得,邑人之灾。” |
| 火树银花 | 唐 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 |
| 光前耀后 | 元·亢文苑《一枝花·为玉叶儿作》: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,扶汤佐周,光前耀后,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。” |
| 陈言务去 | 唐 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惟陈言之务去,戛戛乎其难哉!” |
| 拂袖而去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2卷:“师云:‘侍者收取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 |
| 喔咿儒睨 | 战国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栗斯,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?” |
| 作乱犯上 | 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21回:“智者称为伐罪吊民,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。” |